古人云:“不受曰廉,不污曰洁。”百年来,廉洁文化建设始终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,也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,多次发表重要讲话、提出明确要求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,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,教育引导广大党员、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,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。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,要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,更加注重正本清源、固本培元,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,涵养求真务实、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。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进一步强调,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,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,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,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,把以权谋私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。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,要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纪律教育机制,使纪律教育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、融入组织管理全过程。
为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,涵养求真务实、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,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。河南工业大学纪委与河南廉政文化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了“崇廉尚洁树新风 奋楫笃行启新程”廉洁主题征文比赛,组织青年干部、青年教师、青年学生参观河南省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展馆,结合参观感受,围绕“党员干部廉洁从政、教师廉洁育人、学生廉洁养成”主题进行创作,讲述廉洁故事,抒发廉洁感悟,传递反腐正能量。大赛得到了河南工业大学师生干部的广泛参与,共收到来稿401篇。经河南工业大学纪委和河南省廉政文化教育中心组织专家评审,评选出一等奖15篇、二等奖26篇、三等奖45篇、优秀奖31篇。现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,传播优秀廉洁文化,大力弘扬崇廉拒腐社会新风尚。
厚植廉洁底色,共筑清风校园——廉洁文化的高校践行与思考
河南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苏 泽
走进河南省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展馆,一幅幅图片、一件件实物、一段段文字,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警醒。从廉洁文化的传承到清正廉洁的力量,从古人的修身律己到现代社会的廉洁治国,展馆中丰富的内容激发了我对“廉洁”的深入思考: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,更是党员干部为政之基、教师育人之本、学生成才之道。而高校作为社会精英的培养基地,更应成为廉洁文化的重要传播阵地,让清正廉洁成为师生共同坚守的信念。
一、党员干部:以廉洁为本,引领高校正气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。”高校党员干部不仅肩负着管理责任,更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。展馆中所展示的廉政案例对高校党员干部具有特别的警示意义,作为教育管理者,廉洁不仅仅是对自我的要求,更是对学校政治生态和学术环境的维护。
廉洁治校,首先要求党员干部加强自我约束,杜绝因私欲侵蚀教育公平的行为。例如,某些高校中少数干部因滥用职权插手招生、科研经费分配等事务,直接破坏了学术公平与教育正义。展馆中的相关案例让我认识到,高校作为学术自由的象牙塔,更需要一片廉洁清明的天空。
为此,高校党员干部需以身作则,从思想和行为上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。一方面,要通过健全管理机制与纪律监督体系,将廉政意识融入日常工作;另一方面,还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,带领师生共同构建“以德为先、以廉为基”的校园文化。只有党员干部率先垂范,高校才能真正成为培养廉洁人才的沃土。
二、教师:以廉洁为范,树立高洁师德
在教育这片沃土上,廉洁自律是教师最为基本的职业操守,它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,更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基础。廉洁自律,意味着教师要以高洁的品格和严格的自我要求,来教育和引导下一代,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。
高校教师的廉洁,首先体现为学术道德的坚守。近年来,学术不端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,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高校的声誉,也动摇了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信心。一些人因追逐功名而抄袭剽窃,甚至利用权力打压学术对手。这些行为无疑是对教育公平的背离。展馆中的案例让我深刻意识到,教师的学术诚信是构建良好校园生态的基石。
其次,高校教师廉洁还体现在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公正。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,是否能秉公处理,是否能杜绝私心杂念,直接影响学生对师德的判断。例如,部分教师在评定奖学金、推荐保研名额时不公正的做法,不仅破坏了学生之间的平等竞争,也扭曲了教育本应传递的正义价值观。
廉洁育人要求教师守住底线,同时以高尚情操感染学生。高校教师应以学术精神为帆,以廉洁为舵,既做知识的传播者,也做品格的塑造者。
三、学生:以廉洁为基,培育清正品格
高校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,他们对廉洁文化的理解与实践,将直接影响社会风气的走向。展馆中特别提到,廉洁意识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,而高校阶段正是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。
对于高校学生来说,廉洁养成不仅是“拒腐防变”的教育,更是对自我品格的一种淬炼。展馆中展示的案例让我明白,廉洁并非高高在上的概念,它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例如,是否能够在学术上坚守原则、杜绝抄袭作弊;是否能够在竞选学生干部时做到光明正大;甚至在日常消费中,是否能保持朴素节约,这些行为无不反映出学生对廉洁价值的理解与实践。
除了学生的自我提升以外,高校还需要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强化学生的廉洁意识。例如,可以组织廉洁主题的辩论赛、征文比赛或社会实践活动,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,更深刻地感悟廉洁文化的内涵。与此同时,高校也应将廉洁教育融入课堂教学,尤其是在思政课、法学课中,加强廉洁文化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。
四、高校:做廉洁文化传播的坚实阵地
通过展馆的参观,我更加意识到,高校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也是廉洁文化的重要传播者。作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领域,高校应以更高的要求推动廉洁文化建设,构建出一套以“廉洁”为核心的教育生态。
首先,高校应发挥学术研究优势,加强对廉洁文化的理论探索。可以依托廉政研究机构开展相关课题研究,结合时代特征创新廉洁文化的传播形式。通过编撰教材、举办学术论坛等方式,将廉洁文化的传播从课堂延伸到社会。
其次,高校还应完善内部监督机制,杜绝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。无论是教师的学术行为还是行政管理者的权力行使,都应置于规范透明的监督之下。通过构建良好的校内生态,为师生共同践行廉洁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。
最后,高校应通过校地合作,将廉洁文化教育从校园推广到更广的社会范围。比如,与当地廉政文化教育机构联合,组织师生参观展馆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,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,增强廉洁文化的现实影响力。
五、结语
河南省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展馆的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,廉洁文化是社会发展、教育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。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,有责任通过廉洁文化的传递,引领社会风气的清正和文明。党员干部需廉洁治校,彰显公仆本色;教师需廉洁育人,塑造师德风范;学生需廉洁养成,涵养清正品格。让我们从高校这一重要阵地出发,共同为廉洁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,为社会的清正廉明书写崭新篇章!